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宣传

媒体宣传

2013全国职业院校品牌专业推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014-09-15    

原文链接:http://www.zjchina.org/jg/shtml/news/201407/n5083.shtml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1995年创建以来,经过长期可持续发展,在人才模式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模式改革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指南,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效率、学生的就业情况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才标准的制定上,学校依托政府、行业、企业,确定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安排专业教师走访调研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调研,针对本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他们反馈企业对学生基本能力的需求和学校培养模式上的欠缺,及专指委会议研讨,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校企合作共同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针对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依据企业员工上岗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打破学科体系,构建以企业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按照职业技能工种组织教学内容,尤其突出实践操作、“工学结合”和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模式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突出实践操作,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借助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势,把校内实训场所企工厂化改造,开展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显著,具体实施如下:

 

1、引入工厂的考核模式,对学生实行出勤考核,对学生的上下班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考核。

 

2、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按照工厂的模式,责任到人。例如谁在进行加工,谁就要保证人身及机床的安全,保证对工具、量具等的保管,避免丢失,下一个学生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要进行清点。谁出问题谁负责,这个可以跟学生的成绩考核挂钩。

 

3、模拟工厂企业的体制,设立产品的设计部,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改进,绘制图纸,编写工艺规程等。

 

4、设立生产部,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该部分的学生在接到加工图纸后,对零件进行分析,确定工艺,合理安排加工方案,对工件进行加工时确保生产效率。

 

5、设立质检部,负责产品的质检是否合格。该部分同学要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对不合格的产品要返回生产部,并说明原因,责令其修正加工方法,重新加工。

 

6、对于设立的三个部门,要求它们要互相协作,如:质检部发现工件质量有问题,应向生产部反映,与生产部共同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是生产部问题,应想办法解决,如是设计的问题,应反映给技术部,技术部接到问题后,应试着从设计上去解决问题。如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由三个部门一起商讨解决。

 

通过“工学结合”,模拟真实实际生产环境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企业的管理生产模式和文化氛围,为他们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提高职业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证培训考试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证融通(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使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了“双证制”的培养模式。

 

以部分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为基础,对应设置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试纳入课程体系,并设置了相关实践培训。

 

(三)着力构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才培训时间与经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进入企业工作的前期培训,为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间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可能。所以,“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企业需求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目前形式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合作很难从学生入学即开始。企业需要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考核来决定最终是否录用,是否进行“订单式”培养。因此,为了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做了以下尝试。

 

对有进行订单式培养意向的企业,利用 “校外实习期”,安排学生到该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考核,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

 

对有进行订单式培养意向的企业,将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实践课进行适当的修改,加入企业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也可以由企业派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对确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利用 “顶岗实习期”到对应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实习,为企业进一步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也为学生适应企业氛围、生产环境、岗位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时间保证。

 

(四)校企合作,生产与服务相融合

 

学校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有关校企合作的制度和办法,建立了企业代表参与人才培养监控的机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四维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与标准,激励教师下厂锻炼。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主要突显以下特色:

 

校内实训基地引入市场机制,打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设备与利益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校中厂”的模式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行。

 

校企合作改革实训教学过程,编制教学实训大纲,对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统一。

 

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学生操作训练的产品,通过项目式课程,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内容。体现 “教、学、做”一体,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我们与山西惠丰特车厂合作,为其培训员工100余名,加工工件1000套;为社会培训下岗职工、转业军人200余名,既锻炼了老师、学生,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和载体。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的专业技能课程,还要有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确立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和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的企业文化课等。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进行课程结构模块化的改革。打破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体现“贴近现场,目标具体,理论够用,实践充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特色,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按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及企业调研,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进行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确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进行课程整体方案设计,教学组织方法、创建学习情境与评价模式方面的设计。

 

数控工程部通过“示范学校建设”,完成了《数控车工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工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及相关教学资源的配套整合工作。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及成果一览表

 

项目

名称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内容5

内容6

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职业分析报告

实训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分析报告

校企合作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报告

零件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行业企业调研

工作任务分析

确定课程改革方案

制定课程标准

教材开发与多媒体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

改革

……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数控实训设备总资产价值现已达1500余万元,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累计设备台套数45,已初具规模,数控系统涵盖了“华中”、“西门子”、“发那科”等常用类型,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套机房装有CAXAPROEUG专业配套数控软件共计120余节点。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2009年我校成功承办了山西省总工会组织的企业职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组比赛”及“数控车床维修与装调组”技能比赛,20102014年又成功承办了山西省第四届、第八届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并得到了主办方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在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优质教学的基本前提。

 

数控工程部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提升”、“双师素质”培养等具体措施,已达到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目的;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促进教师在师德风范、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跨越;通过教师下厂锻炼,分期分批的实习实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到目前我校有12人次专职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部级举办的各种数控技能竞赛并获得多项奖项,其中,201211月,焦连岷、黄红老师参加了由机械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组的比赛,并荣获一等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技能竞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数控工程部通过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树立起了“以教师为本”理念,注重启迪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增强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建设水准,加速了教师专业化进程。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已经打造出一支整体结构优化,学历(学位)均衡、教学水平高、符合时代要求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社会、企业、学校多元评价模式

 

科学的评价考核模式它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又是激励学生保持兴趣的动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能促进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高效顺利实施,对于提高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改革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理论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的陈旧考核方法。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注重职业素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社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激励学生进取,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元评价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既要参考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

 

(二)评价手段多元化 

 

 除考试测试外,尤其要注意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现场考核、及个体差异性评价等。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社会、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数控技能大赛引入社会评价,通过顶岗实习、校中厂,厂中校引入企业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互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将技能大赛引入教学,一是积极参与各类省部级技能大赛,并与教改教研紧密结合,以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教学改革,同时将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二是以大赛促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与、指导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以大赛促实训条件建设,将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精密结合,依靠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办好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适当调整建设方案,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提高比赛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学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坚持“求是、务实、创新”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优化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下的新形势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是我们一直追求、奋斗的目标。

学校名称:华北机电学校 晋ICP备14002212


地 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延安中路420号 邮编046000

ccc